■ 1月11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举行了低空经济与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论坛。“当今,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正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席团主席柳忠勤表示,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通用航空、无人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更为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民生福祉提升注入了新活力,成为了国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柳忠勤认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低空经济与国土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指出,通用航空、无人机、航空运动设备等仅属于“低空经济”的技术和工具层面。
与之相关的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空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规则,包括“禁飞区”“适飞区”等航线的规划设计,以及“公益性划拨空域”“经营性商业空域”的利用等,是“低空经济”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内容。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认为,在做好国家层面政策顶层设计基础上,要构建陆、海、空三位一体“空地协同”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发挥市场化力量的多方参与,才能实现“低空经济”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局长李家祥指出,“低空经济”超越陆地和海洋,将全面创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从“统筹陆、海、空立体化国土空间综合利用”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具有跨学科、跨部门的资源优势,十分必要,意义重大,也必将大有可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在论坛对话环节,专家们从低空经济智库建设、科普、学术交流,空域交通网络的搭建和空域规划、地空之间的协同,以及各地如何结合自身地面经济发展程度因地制宜的发展低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对话交流。
转载自:低空经济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