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知识】中国优化低空空域划分的具体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3-22

浏览次数:

【低空知识】中国优化低空空域划分的具体案例

成都淮州机场阶梯式低空空域

2024年9月,成都淮州机场获批划设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将机场上空空域划设为2个高度层,破解了转场飞行等待困阻。通过提升空域飞行高度,串联起云顶牧场、龚家山观景台等景点,满足了低空旅游需求。在机场东北方向划设面积达203.3平方公里、高度达qnh1800米的管制空域,满足特殊飞行训练和私人飞行需求。

邕桂空域融合

2021年9月,广西空管分局平稳接管桂林中低空区域。中南空管局制定“3+2”实施方案,从“人、机、环”全链条开展精细化管理。抽调桂林空管站骨干管制员到广西空管分局共同参与保障,完成管制大厅席位改造、气象融合系统等设备的安装调试,修订发布航行情报资料,制定管制协议。

低空空域“一张网”建设

2025年,国家空域管理部门联合多部委发布《低空经济空域协同运行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将整合现有分散的低空空域资源,通过北斗卫星导航、5G通信、AI算法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首批试点覆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城市群的15个城市,预计到2025年接入超百万架智能航空器,释放低空经济规模达1.5万亿元。

第一轮低空空域改革试点

2010-2014年的第一轮空域改革试点中,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地区,占全国空域的33%的范围内,将低空空域由原来的全部为管制空域改为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共划设管制、监视、报告3类空域254个,低空目视航线12条。在管制空域通航飞行,审批时间缩短为飞行前4小时,在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飞行报备时间最短只需提前半小时。


转载自:低空产业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