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成万亿风口,普通人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发布时间:

2025-03-16

浏览次数:

2025年,低空经济成了新风口,不少人说这是普通人翻身的好机会。但这真是人人都能抓住的机会吗?如果天上的车多了,会不会也堵得像地上的路一样?

低空经济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利用离地面不高的空域,发展无人机、飞行汽车等相关产业。这个概念并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早在直升机广泛应用的时候,低空领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比如医疗救援、交通巡逻、航拍摄影等等。但真正让低空经济变得火热的,是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无人机从玩具变成了工具,特别是在物流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以前山里的农产品要靠人挑马驮,现在一架无人机就能把苹果和土鸡蛋送到城里,省时又省力。这种变化让很多人看到商机,也让低空经济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虽然低空经济看起来很有前途,但它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首先,空域的使用权一直是个难题。在中国,大多数空域由军方管控,民航和其他用途的空域很有限。为了推动低空经济,近年来政府逐步放开了低空领域的使用限制,这才给无人机和飞行汽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次,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的技术虽然进步很快,但价格并不便宜。以飞车为例,2025年2月,日本将试飞一款电动垂直起降飞机,而中国的深圳到珠海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单次飞行费用约240元,40公里的距离跟打车差不多价格。但问题在于,这种飞车真的能被大众接受吗?很多人觉得它还是个奢侈品,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太远。再说安全问题,无人机和飞行汽车一旦多了起来,空中会不会发生“交通堵塞”?会不会出现“飞行事故”?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低空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关键时刻。2025年,政府开始大力扶持相关产业,不仅放宽了空域限制,还加快了5G技术的普及,为无人机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环境。中国在无人机制造方面已经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像深圳、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也在试点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成万亿风口,普通人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建设无人机物流网络,提升运输效率与此同时,飞行汽车也进入了商业化的准备阶段。一些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飞车的成本降到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范围,甚至像打车一样,通过手机就能预约一辆飞车。如果这个目标实现,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无人机和飞车的普及会不会让空域变得拥挤?如果监管不到位,天上掉下来一架无人机,谁来负责?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飞行权限、责任划分、事故赔偿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低空经济还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提供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无人机驾驶员、空中交通管制员等新兴职业已经成为热门选择,一些年轻人甚至将其视为未来的事业方向。无人机物流网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极大地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而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技术上的突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不过,这种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担忧。

低空经济成万亿风口,普通人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政策支持 发展路径清晰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战场,空天资源开发正式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架构。”低空经济正从指导性概念走向可验证的产业阶段。随着政策指引日趋细化,产业正从培育期转入高速发展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注入了政策动能,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正迈向产业深耕阶段。为促进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管理,呼吁国家研究制订低空空域管理法。低空经济将迎来空域管理改革、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以及复合型人才梯队培育等四方面的突破,在飞行安全监管与产业创新需求之间,也有望探索形成动态平衡机制。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专门机构统筹低空经济发展。低空经济发展司将作为牵头单位在未来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司的设立表明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迎来顶层制度设计,发展路径日趋清晰。低空经济的发展逻辑正经历重要转向,从政策引擎驱动转向市场机制主导,产业发展迎来厚植根基的战略机遇期。“低空经济正在由概念阶段转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各地仍将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路线图,为低空经济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大势所趋 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初,低空经济商业应用尚处于萌芽状态。彼时,很多人在深圳首次从无人机外卖员那里接过一杯冰咖啡,满满的科技感和配送服务的高效令他惊叹。过去一年里,这项前沿科技成果已陆续走进北京八达岭长城、济南千佛山以及武汉龙灵山等多个地标场景。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航空物流分会统计,2024年我国新开低空物流航线超过140条。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共开通了20多条快递、外卖航线,用于快递末端配送以及运输零售、餐饮、医疗物品等即时消费商品。在低空交通运输领域,多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航线陆续开通。2024年3月份,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龙”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成功首飞至珠海九洲港,标志着“空中的士”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2024年8月份,连接上海浦东与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运行,这是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一批低空观光、无人机光影矩阵等跨界融合项目陆续涌现。工业无人机自动巡检率先在电力、交通领域规模化落地,千米高空的全天候智慧巡检网络逐步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经济带……“低空经济+城市管理”也已成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国土测绘、农林植保、消防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政策体系与配套措施的密集出台,空域智能指挥系统及地面基础设施网络的逐步完善共同推动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低空经济示范园区、专项产业基金及产学研人才培育平台等项目落地进程显著加快,持续拓宽了产业应用场景的深度与广度。“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海量试验数据的积累验证作为底层支撑。”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多维数据矩阵不仅包含飞行器性能参数、空域冲突消解策略,更涵盖了复杂气象响应机制及突发风险处置案例,能够为构建涵盖空域划分、路径规划、应急响应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核心算法训练样本。谈及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首先设立国家低空产业发展基金,降低低空消费门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其次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技术的快速融合,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低空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亟待破题,飞行器常态化运营仍需要配套专属交通法规、监管机构及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不同,在低空领域,飞行器(也可以理解为飞行汽车)不是建好就能飞,还有多道关卡要闯。要想富,先修路,在空中同样如此。目前来看,围绕着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业内已进行了积极尝试。以低空交通为例,近期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启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致力于推动全国低空交通网络标准、接口统一,实现全国低空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我国与低空经济产业有关的立法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与航空器飞行相交叉的空域管制、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领域的法律规定仍有待完善。低空经济产业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的法律规定,除了需要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保障,还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空域管理、飞行安全等新兴法律问题。护航低空经济“高飞”亟须两大中坚力量。一为坚守“长跑者”姿态的企业主体。一批以深耕技术为核心使命,持续推进迭代升级、场景攻坚,撬动应用生态百花齐放的企业正在涌现。二为秉持价值投资的耐心资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笃信产业远景,更需严防短期热钱扰乱市场节奏。与此同时,政府在顶层设计层面需精准擘画蓝图,既体现前瞻视野又尊崇市场法则,方能构建起产业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体系,护航万亿元级新赛道稳健前行。

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与市场的积极响应下,低空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巨大发展潜力。从技术创新的突破到应用场景的拓展,从产业链的完善到安全体系的构建,低空经济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从蓝图迈向实践,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不远的将来,低空经济将实现从“蓄势”到“腾飞”的华丽转身,书写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又一壮丽篇章。


转载自:低空经济时代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