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武汉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

2023-12-05

浏览次数:

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武汉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新洲区道观河小流域。


治鄂必先治水。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我省多次研究部署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武汉市不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围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开展治水创新,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为重点,坚持把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做优生态、做美村庄、做强产业,让武汉的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累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0余条


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


目前,武汉市小流域主要分布在黄陂、新洲、江夏、蔡甸4个新城区,进行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小流域面积一般在30平方公里以下。


2009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明确提出农村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武汉市多渠道筹集资金,平均每年实施1至2条小流域治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10余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60平方公里。


当前,武汉市水务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土流失治理、沟(河)道水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力争达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高效利用、水土保持功能稳定、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高质量发展。


3个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落地


近年来,武汉市小流域综合治理,逐步从传统治理模式,转变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统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流域水系整治、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部门协同,合力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021年以来,武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积极争取到高腊梅港、道观河等3个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落地:2022年实施了江夏区高腊梅港(一期)、新洲区道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023年启动实施江夏区高腊梅港(二期)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武汉市水务局水利水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将大力推进武汉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水美乡村建设。


今年,武汉市将出台《武汉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协作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分区施策。建立1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清单,资金以区为主,市级实行以奖代补,高质量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亮点工程


道观河:小流域治理 打造安全美丽乡村


“这条河道为沙河支流,主要为道观河水库溢洪道。通过小流域生态治理,河堤做了加高加宽处理,河堤坡面也做了生态石笼网和植生块结构护岸。现在防汛抗洪压力也变小了,沿线的自然村也不再怕洪涝了。”11月28日,走在道观河水库与道观河大桥段的河堤上,满眼美景。


2022年11月起,道观河区域范围内的河堤进行了防护和治理,长度1公里。这也属于道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整治的一部分。


道观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新洲区东部,流域面积35.22平方公里,涉及道观河风景管理区、旧街街、徐古街3个街区和10个行政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岸坡防护工程、坡面水系治理工程、经果林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等。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将达到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道观河河堤整治防护工程,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保证了洪水安全下泄。下游旧街等街道的防洪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同时,河段休闲步道修建与美化后,连接起红色文化步道,使得道观河核心景区与道观河桐子岗村生态农庄、油麻岭村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等景观串珠成线,在解决了安全和生产问题的同时,又丰富了居民文化休闲生活,美化了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水和谐生态宜居。


花博汇:小流域“治”出旅游胜地


在武汉市蔡甸区天星村,一座被花海、溪流包围的法式文旅小镇映入眼帘,处处鸟语花香,湖水清冽,绿意盎然。这里便是武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花博汇。


2017年,花博汇田园综合体项目在蔡甸区天星村“落户”,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依山就势对村湾环境进行改造,逐步探索用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治理水生态环境,并取得成效。


花博汇位于莲溪港下游两侧,曾几何时,莲溪港还是一条污浊的“龙须沟”。近年来,花博汇通过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站、截污纳管工程等措施,对莲溪港下游进行水体整治。


景区里莲溪、池塘等滨水护岸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用植物地上部分形成坡面软覆盖,起到护坡作用。花博汇花域面积近百万平方米,花海区域结合景观设计采用了“微地形、下凹式绿地”等措施,使降雨径流最大限度达到自然渗透,有效提升花海区域的水土保持。


“花博汇不少景点傍河而建,水上游乐项目、千亩七彩莲池、高空玻璃漂流,还有亲水船屋民宿,都与水土保持工程密不可分。”景区负责人许江说,在建设过程中,花博汇创新性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与景点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四季花海、弗洛伊鲜花小镇、七彩花瀑等数十个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特色景观。


小流域连接着一方水土,环境美了,日子也越来越兴旺。数千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年人均增收达4万元以上。


高腊梅港: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清晨,暖阳洒下,田间两岸绿树成荫,清澈的河水随波流动,一阵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岸边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显得格外静谧和谐。11月29日,在江夏区山坡街,高腊梅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高腊梅港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位于江夏区山坡街,毗邻梁子湖,流域面积56.51平方公里,涉及山坡街唐家村、大屋涂村、山下涂村、山下屋村、黄道仁村等多个行政村。


2021年12月10日,武汉市水务局启动实施高腊梅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实施范围56.51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9平方公里,包括经济林地治理8.68公顷,封育治理1250.32公顷,项目于2022年10月竣工。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江夏区还在高腊梅港小流域新建了标准坡面径流小区6个,并配置径流泥沙、气象、土壤水分等水土保持监测设备。


小流域连接着一方水土,照应着一方百姓。如今,通过综合治理,高腊梅港环境得到了嬗变,成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涵养乡土文化”的新乡村,流域内生态逐渐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绿色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多种效益共赢。


转载自:武汉生态环境 来源:湖北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