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于云江
图为工作中的于云江(右二)。
◆本报见习记者郑秀亮
通讯员胡国成
建立中国环保系统第一个环境健康科研机构,推动我国建立系统的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标准体系,主持完成首次全国重点地区环境健康基线调查……于云江研究员,现任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十余年来,他致力于环境污染的人体暴露及健康效应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决策咨询研究,为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在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上,于云江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组建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
2005年,于云江在日本结束博士后工作回到国内。“当时国内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刚刚起步,环保系统连相关机构都没有。”为改变这种状况,他牵头组建了我国环保系统第一个环境与健康科研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
由于起步晚,当时国内的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都是直接采用国外的。“但是东西方人群身体特征和生活习俗等差异较大,严重影响风险评估结果。”于云江介绍说,经过多年努力,他的科研团队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暴露评估技术规范,环境与健康领域相关的研究方法、技术标准也逐步完善起来,2018年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1年,于云江来到原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2012年,牵头组建原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逐渐培养了一支环境与健康领域高水平人才队伍。2019年,于云江牵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全力打造环境与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开展调查摸清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底数
2013年开始,于云江作为总体技术组组长,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历时8年,基本掌握了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的底数。
“当时国际上也没有环境与健康调查标准,所有技术规范、标准,都要自己摸索。”于云江介绍。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逐步创建了基于特征污染物识别、人群暴露参数和污染物毒性参数确定、健康风险分级预警管控的区域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体系,牵头制定发布环境健康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及防控标准19项,建立了系统的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标准体系。
在调查基础上,从2021年开始,生态环境部把环境健康风险监测正式纳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于云江带领团队构建了覆盖20个省(区、市)的环境健康风险监测网络。
作为牵头人,于云江还参与了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和“十四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环境健康与化学品风险防控”方向的顶层设计,其中包括2022年科技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新污染物治理重点任务。
围绕新污染物防控这一重要课题,于云江积极推动同行交流,促进该领域理论与技术的发展。2018年11月,于云江联合上海大学李辉教授发起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及防控学术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