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背后的“智慧经”

发布时间:

2020-09-15

浏览次数:

新华网重庆9月15日电(陈雨)开窗见绿,出门见景,优美的生态环境一直是重庆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近年来,重庆空气质量持续变好,“重庆蓝”更是频频“刷爆”网友的朋友圈。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重庆收获221个蓝天。


在重庆气质“更佳”、颜值“更靓”的背后,离不开大数据、智能化的支持。如何让科技为“碧水蓝天”护航,念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经”?重庆这样作答。


“千里眼”赋能 让污染物无处藏身


“9号早上八点过,我们通过平台巡查的时候发现奉节瞿塘峡白帝城段附近的一处江面上,出现了一堆漂浮物。系统随即向区县派发清理任务,并把这一问题纳入清单进行跟踪管理。当我们10号再进行巡查时,河面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工作人员高军说。


据高军介绍,以前主要是通过人工在大江大河上划船进行巡查,这些效率和速度都比较低,很多时候也不能及时发现污染物,现在有了这套系统就像有了“千里眼”,能实时对这些问题发现和处置,进一步增强了管水治水的能力。


高军所说的平台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据了解,目前这一平台主要包括一个大数据平台、五类综合环境要素、多个专项业务系统,比如,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和水环境大数据系统。通过该平台,重庆已基本形成了一次采集、集成融合、数据共享、分析应用和服务开放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动态分析、污染溯源、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目前,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航飞、遥感解译、AI 图像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海量数据开展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初步形成‘早发现、早溯源、早预警、早处置’的工作模式,初步实现用2.3亿条数据为流域画像,建立了动态分析、污染溯源、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高军说。


碧水蓝天背后的“智慧经”

重庆市水环境大数据系统


截至目前,水环境大数据系统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已经拥有涉水数据2.3亿条,向重庆市、区生态环境局、市级各部门提供水环境、水资源、水污染、水空间、水监管等数据服务,形成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多维度数据画像。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综合室主任张艳军介绍,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也被广泛应用在蓝天保卫战中。“目前,该系统已经汇聚了全市7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实时监测数据和600余个大气自动监测微站,能够对未来7天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


“目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集成了整合55个业务应用,当发现环境质量超标或者临界超标时,大数据平台会及时预警,环保工作人员就能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精准治污’、提高环境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置效率。”张艳军说。


“最强大脑”上线 污染态势精准掌握


“书院街牛王阁串串香油烟直排,督促完善油烟净化设施。”“沙坪大道发现裸土。”“祥云小区发现无组织燃烧”……近日,重庆市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监测“最强大脑”上线:通过微观站+巡航车+高空瞭望的生态环境智慧环保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可实时监测、远程指挥,精准实时掌握全区污染态势,全方位守护蓝天。


前不久,合川区南津街街道书院路社区环保网格员陈眉宇手机收到一条信息,内容为:书院街牛王阁串串香油烟直排,督促完善油烟净化设施。她一边跟随APP上的定位赶往现场,一边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处置,整个过程只用了15分钟。


有了这套智能监测设备,我们能更精准地发现问题,还能准确定位,处理也会更及时。”陈眉宇说,手机接收到污染问题点位后,她就能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到场,进行处置,将处置结果反馈到平台上,在最短时间内处置问题,守护蓝天。


据了解,这套智能监测设备每15分钟出一组数据,当某一个点位某一项数据超标,平台会自动报警,形成“环境事件”,再通过短信和APP发送到社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等相关单位或负责人手机上,工作人员处理完毕后再上传处理结果。


碧水蓝天背后的“智慧经”

6月19日拍摄的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


“一张图”管全局 守好流入长江的最后一道闸


入河排污口连着河流和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去年2月,生态环境部决定用两年时间,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内,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为重点,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重庆市渝北区和两江新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的入河排污口工作试点地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同步启动了入河排污口“一张图”综合查询系统的建设工作。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以“三维+无人机倾斜射影”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开发了综合查询、统计汇总、关联分析等功能,全面展示全市长江、嘉陵江和乌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理画像,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可以降低基层人员现场检查的频次,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工作效率。


为将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渝北和两江新区试点入河排污口现场调查采用了无人机航测、管道机器人和无人监测船等高科技技术,并研发了综合查询系统展示的重点信息包括入河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快检采样数据、标识牌和整治方案等。


“尽管在排查中有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X荧光仪、管道机器人等‘利器’,可对水下排口、人工难以抵达排口、异常水质进行勘测。但有些时候,植被过于茂密会掩盖排污口,或是受地理环境影响,有的排污口在排查过程中很难被发现。”渝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杜杰说,“解决办法是发动基层力量,当地人更了解地形地貌,也更加了解产业分布及居民点情况,便于溯源。”


“下一步,重庆持续拓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查询系统的功能,通过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治’,最终汇集和实现‘管’,实现入河排污口整治的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支撑全市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引领下的重庆,生态环境工作也正迎来深刻的变革。接下来,重庆将持续推动建设生态环保智能化系统,推动生态“智慧化”建设,让科技为“碧水蓝天”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