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万里长江烟波浩渺,奔流不息。长江岸边的湖北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香樟树、广玉兰等仍然绿意盎然。集团员工李刚每天都要到自己负责的1000米长江岸线责任区巡查一次。他见证了沿江环境之变,欣喜地跟笔者说:“近几年装置和厂房逐步拆除,全部进行了复绿,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环境向好,得益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得益于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的黄金经济带的行动。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守护长江的责任重大。2016年以来,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332家,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复绿1.2万亩。如今,湖北全省22.3%的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水清岸绿生态美的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5年来,从长江“十年禁渔”到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从岸线修复到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在环境变好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主动调整发展的速度,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条件、留出空间,不仅让生态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经济发展也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由于关停沿江化工企业,2017年宜昌GDP增速跌落到2.4%。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该市强力推动化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精细化工占比。2019年,宜昌市GDP增速恢复到8.1%。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好绿水青山就能产生综合效益。
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保民生才能可持续。继续巩固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需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以武汉为例,当地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启动长江、汉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过去三年长江、汉江跨界断面考核共奖励2150万元,扣缴2250万元。环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漠视民生,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平衡好环保与民生的关系,实现民生与环保的“双赢”。在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王甫洲晨光村,渔民郑鹏成响应政策号召收起打鱼网,和哥哥一道创办了一家承接河道清污除草业务的小型环保公司,成功带动7名渔民转业增收。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方能让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给长江留白、为生态让路,凝聚起全民保护长江的磅礴伟力,一定能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