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5059.5 亿元,增速高达 33.8%,其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 55%。预计到 2026 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 10644.6 亿元,受民用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深化等因素推动,规模增长趋势明显。
技术发展与创新
飞行器技术路线:多旋翼方案已小规模生产,倾转构型受青睐,电动化降低其机械结构复杂度。如亿航智能、时的科技等企业在 eVTOL 飞行器制造领域积极探索不同技术路线。应用技术现状与突破点:短期内通信、传感器、低空飞行器增材制造等技术将率先突破,未来电池、先进材料相关技术是投资重点。当前电池技术虽有进展,但仍面临能量密度等短板,电机功重比需提升,飞控系统与飞行管理系统综合设计趋势显著。
应用场景拓展
作业类场景: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如工业巡检(南方电网无人机电力巡检效率大幅提升)、农林作业(大型农业种植区引入无人机提高产量)、测绘地理(高效收集数据)、物流运输(解决偏远地区配送难题)等,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全类场景:涵盖应急通信(如商场开业时利用无人机搭载基站保障通信)、森林防灭火(快速定位起烟点)、应急照明(系留无人机高空照明)、高空灭火(如兰州高层灭火演示)等,凭借低空飞行器灵活部署、迅速响应的特点,解决传统应急手段的痛点。出行类场景:包括低空旅游(无锡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私人出行(eVTOL跨海跨城飞行缩短通勤时间)等,目前以固定线路短途行程为主,受空域、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普及,但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区域发展格局
区域分布特点:华东、中南地区创新活跃度高,华北地区逐步增强。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近三年持续超万件,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如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开设航空专业的院校也主要集中在陕西、四川、北京、山东等省份,企业资源超六成分布在中南和华东地区,如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等。
重点城市与区域发展案例:深圳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实力雄厚,多城区优势互补,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如龙华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印发实施方案,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且无人机产业规模大。上海基于大飞机技术积累发展工业无人机并向 eVTOL 运输领域拓展,出台多项计划支持产业发展。川渝地区低空产业各有特点,成都工业航空基础扎实,重庆探索建设低空网络,但均面临一些挑战,如空域开放、本地配套能力等问题。
产业生态与产业链结构
上游:包括电池(如宁德时代)、机体结构(如威盛新材)、电机(如朗达精工)、航电(如显控集成)等关键系统及零部件制造商,为飞行器制造提供基础部件。
中游:涵盖整机制造企业(如大疆、亿航等)、自主飞行系统开发商(如信天・智行)、通航公司 / 运营公司(如中信海直)等,负责飞行器的生产组装、飞行系统开发和运营服务。下游:涉及低空交管服务(如 TCT 交控科技)、低空飞行服务(如杰能科世)、低空文旅(如空中游览项目)等,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保障和服务,拓展应用场景。
主要企业与参与者
飞行器制造企业: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亿航智能专注于 eVTOL 飞行器制造,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运营服务企业:中信海直在通航运营方面经验丰富,提供直升机飞行服务;杰能科世专注于低空安全领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解决方案和服务。技术研发企业:边界智控等企业在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表现突出,为飞行器的性能提升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产业协同与合作产学研合作:上海等地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发展和产业创新,如筹备未来技术学院、组建创新中心等,推动低空经济技术进步。企业间合作:卓翼智能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在无人智能装备系统及行业应用方面形成协同发展,为国防、应急等多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机遇与挑战分析
市场需求增长:30 - 150 公里范围内的低空出行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如大湾区城市存在跨山跨海等特殊场景,低空飞行可填补这一空白,扩大城际和城市都市圈出行范围。工业和农业领域对作业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需求推动低空飞行器在巡检、作业、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拓展。
技术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理念下,航天航空技术融合应用将推动飞行器规模化生产,如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智能感知技术等发展,有望提升飞行器制造水平和性能。通信、传感器等技术的突破将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政策利好与区域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如中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出台具体扶持政策,鼓励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如深圳、上海等地在技术、资源、政策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跟进。面临挑战低空安全问题: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增加,违法或不规范飞行活动增多,构成公共安全隐患。城市环境复杂,无人机探测和防御难度大,现有探测手段和防御技术存在局限性,如雷达受环境影响、光电侦测受天气限制等。无人机反制手段存在副作用,如干扰正常设备运行,且低空飞行器技术短板明显,亟需新兴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保障安全。基础设施与空域限制: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机场数量不足或布局不合理,限制了低空飞行器的起降和运营效率。空域开放程度有限,尤其是在城市区域,低空飞行航线和空域资源紧张,制约了出行类场景的大规模发展和低空经济的普及。技术突破与成本平衡:电池能量密度、电机功重比等技术难题有待攻克,影响飞行器性能提升和续航能力。同时,技术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如新型电池材料研发成本大,影响相关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飞行器技术演进
eVTOL 技术有望不断成熟,多种技术路线竞争发展,倾转构型等受关注,其商业化进程将加快,如 2024 年有望成为中国 eVTOL 行业商业化元年,后续规模将持续增长。无人机技术向智能化、长续航、高载重方向发展,提升作业能力和应用范围,如工业级无人机在应急保障等领域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低空飞行智能化与数字化飞控系统与飞行管理系统进一步融合,实现更精准的飞行控制和智能化决策,提升飞行安全性和效率。低空智联网等技术发展,加强飞行器信息数字化管理,实现更高效的低空飞行协调和监测,如空联网建设有助于解决低空空域管理问题。应用场景拓展趋势出行类场景潜力挖掘: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低空出行有望从固定线路短途逐步向更广泛区域和多样化需求拓展,如私人出行领域的渗透,提升出行便捷性和效率,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作业与安全类场景深化发展:作业类场景将在更多行业领域推广应用,如测绘、物流等行业,不断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安全类场景将在应急救援、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如应对自然灾害、城市突发事件等。
产业格局演变趋势
区域竞争与协同发展:各地将根据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如深圳、上海等城市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方面继续领先,其他地区发展特色低空经济产业。同时,区域间协同合作将加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企业竞争与合作加剧: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等领域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间合作也将更加紧密,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发展前景广阔。虽然面临低空安全、基础设施和技术瓶颈等挑战,但通过技术进步、政策完善和产业协同,有望逐步克服困难。未来,低空经济将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交通出行效率、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将在出行、作业、安全等领域深度融入社会经济活动,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发展。
转载自:低空经济时代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