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专栏 |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发布时间:

2024-07-23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今年我省评选出1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本文刊载所属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类案例,对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借鉴引领作用。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是稀有的“活化石”。作为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中华鲟在长江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进入大海的中华鲟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干扰强的近海海域。宁波余姚市万圣村地处杭州湾南岸,有“余姚第一渔村”之称,所在海域时常能邂逅中华鲟。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好转,万圣村渔民意外捕获、放生中华鲟的数量不断增加。



万圣村保护中华鲟的文字图像资料可追溯到2013年,村民奕田友捕捞到一条怪鱼的事情被报道,由此拉开了保护这条“怪鱼”的帷幕。近年来,余姚市通过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开展中华鲟保护工作,中华鲟误捕放生的数量累计达到400多条,相关事迹被CCTV、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宁波晚报等媒体平台相继报道,吸引越来越多公众加入保护中华鲟的队伍。

生物多样性专栏 |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中华鲟放生



典型做法


一是充实中华鲟保护队伍力量。从误捕第一条中华鲟开始,万圣村开始了中华鲟保护之路。2022年,成立宁波首支由渔民、船老大、党员等组成的中华鲟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中华鲟保护宣讲、误捕中华鲟科学放生等工作。创演小品《向海图强新农村》,讲述万圣村渔民与中华鲟的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物多样性专栏 |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闯海小品《向海图强新农村》


生物多样性专栏 |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成立中华鲟保护志愿服务队


二是开展中华鲟数字保护工程。投资160余万元建设中华鲟展馆、“中华鲟+元宇宙”数字化工程,将元宇宙等技术融入中华鲟文保宣讲、文化馆、救援演习、研学旅游中心等多种场景,构建中华鲟文保事业的全新体验模式。打造中华鲟“鲟宝”IP形象,开发T恤、帽子、徽章、毛绒玩具等多款文创产品,谋划“研学+农文旅”融合形式,让更多公众了解中华鲟,培养保护意识。

生物多样性专栏 |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万圣村中华鲟展陈馆


生物多样性专栏 | 余姚市渔民十年守护“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中华鲟“鲟宝”的IP形象设计


三是开展中华鲟保护技术帮扶。万圣村主动对接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中国水科院等科研机构,邀请专家团队来到万圣村向渔村开展科普宣传,从专业技术层面出发,科学规范地保护中华鲟,有效提高了放生成活率。


转载自:浙江生态环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