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自然水环境驯化长江野生鱼 刀鱼在汉安家3年“适应水土”

发布时间:

2024-04-05

浏览次数:

模拟自然水环境驯化长江野生鱼 刀鱼在汉安家3年“适应水土”

扁平细长、鳞片银亮的长江刀鱼。

    记者张衡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张衡)长江刀鱼在武汉人工养殖3年获得成功。28日,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主任唐德文说,除刀鱼外,沙塘鳢和江团两种长江野鱼也在武汉人工养殖成功。


    28日,记者来到全省首家“长江三鲜”繁育中心蔡甸区恒宇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国荣告诉记者:“首批1000尾刀鱼已于今年年初上市,下一批鲜鱼上市预计要到今年9月。

    长江刀鱼,学名长江刀鲚,是一种洄游鱼类。长江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实施长江禁捕后,2020年底,湖北省发布《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繁育驯化沙塘鳢、石扁头、金鳅、刀鱼、草鳊、江团等6种长江野生鱼类。


    2021年3月,陈国荣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从江苏宜兴引进首批1800尾长江刀鱼大规格鱼种和6尾种鱼,成为全省首批人工养殖刀鱼的人。


    在合作社养殖大棚内,一个直径4米、深1.5米的圆形养殖桶边,陈国荣一手握着浮于水面的粉色盆子,另一只手拿着水瓢将大桶的水慢慢倒进小盆里。陈国荣倒一勺,停一会儿,再倒一勺……注水产生的水波还是惊扰到盆里的鱼,一条条扁平细长、鳞片银亮的小鱼头顶着盆壁翻滚扑腾。


    “这鱼脾气坏、胆子小,水的波动让它们很惊慌,误把盆壁当泥巴,想躲进去。”陈国荣见盆子里水满,放下水瓢,将手指分别伸进水桶和水盆里比试水温。感觉相差不大后,将水盆里的小鱼倒进水桶。小鱼瞬间钻进水里,不见了踪影,水波即逝,水面恢复平静。


    陈国荣说,盆子里80条刀鱼是刚从大塘里转过来的。大棚水桶水温比大塘高,浇水是让刀鱼适应水温环境,“刀鱼是中上层鱼类,由于水桶边有人,声音嘈杂,它们害怕地躲到水底了”。


    此次刀鱼“搬家”,目的是迎接即将到来的产卵期,同时为9月上市做准备。“水桶里既方便采集鱼卵,又方便捕捞。”陈国荣解释,随着天气升温、水温升高,刀鱼鱼鳞会张开。缺少鱼鳞保护,捕捞时刀鱼会受伤死亡。


    野生刀鱼“拉网即死”,人工驯养的刀鱼“搬家”也没事,着实没少折腾陈国荣和他的专家朋友。


    为让长江刀鱼在武汉安家。陈国荣曾开车到沌口长江岸边取水,分析江水水质成分,并在华中农业大学,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模拟出一套长江自然流域水文环境:引汉江水、地下水,过滤后入池模拟自然水流。拉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水温过高。池内套养糠虾适时补充,让长江刀鱼随时可捕食小活虾。


    另外,陈国荣还自己摸索出一套繁殖方式:河蟹、河虾、刀鱼混养。刀鱼吃小虾,河虾吃鱼的排泄物,河蟹吃水草,循环养殖。


    在陈国荣看来,苏沪地区虽有较为成熟的刀鱼养殖经验,但因气候、水土与武汉存在较大差异,其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好在武汉地区各科研院所给予了他技术支撑。


    模拟自然水环境驯化野生鱼的还有蔡甸消泗乡九沟村周渔生态农业公司,该公司2020年底引入沙塘鳢种苗,在450亩田地中进行“稻—虾—憨(沙塘鳢)”仿生态综合种养,把沙塘鳢养殖嫁接到稻虾产业。


转载自:武汉活鱼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